网上有关“白族的火把节_他们都是怎么过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族的火把节_他们都是怎么过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火把节 是云南地区非常重要的节日,他们对于这个节日会非常隆重认真的准备。那么关于白族的火把节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他们火把节都是怎么过的呢?
白族的火把节都是在每年的六月份进行,当地人称之为六月狂欢。在当地的白族人心中,这个节日是非常隆重的,基本上是比春节还隆重。每个村寨都会举行火把节,家家户户都准备好吃的。
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团聚。火把节前,遍街卖的都是火把节的标志物用竹篾彩纸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纸火香袋以及专供妇女用来染红指甲的凤仙花根等等,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节日当天人们停止一切生产劳作,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竖大火把的地点,在热闹的唢呐鼓乐声中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爷爷们演奏洞经古乐,老奶奶们齐声念诵经文。当家妇女便要带着孩子备上盐、米、酒、茶到田间焚香祝祷,祝愿五谷丰登。
每个村寨或片区都要共竖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树,通体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顶端还要饰以火把节的大型标志物连升三级的升斗,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升斗顶端彩旗飘飘,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飞的白鹤。
火把竖好后,暮色降临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唢呐鼓乐队的护送下从本主庙取来火种将火把点燃。当熊熊烈焰升起之时,男女老少便载歌载舞绕着火把树转,孩子们争抢着烧落下来的火把果,意为迎祥纳福,青少年们个个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断扑洒松香,飞出团团烈焰,互相追逐喷洒以示祝福,然后高举火把巡游田间。
按民俗学的观点,认为火把节是一种农事节日。白族自古为稻作民族,火把节乃稻谷抽穗时的庆祝活动。以火炬烧灭害虫,祝祷丰收。
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
火把节在白族人眼中也是包含了生育的传统观念的,很多人会在火把节的时候进行一些祈福的仪式,在大火然后的时候,挂满水果。这便是象征着多子多孙的含义,这个也是民族节日的一个传统文化。
小结:白族的火把节主要是为了纪念白夫人,每年这个节日都是在夏历六月二十五的时候进行。火把节的当天,他们都会盛装出席,到大火的聚居地集合,然后会进行一些当地的仪式,比如老奶奶朗诵文。
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节日在当日白天做准备,在太阳落山后开始启动。主要有如下内容: 节日前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费用由当年生小孩的人家负担。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 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
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 、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火把节近尾声时大家互相道别散去。同时到燃尽的火把下面捡木炭回去放在房子外面辟邪。
关于“白族的火把节_他们都是怎么过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维熙]投稿,不代表海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qxh.com/zlan/202509-181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明号的签约作者“维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白族的火把节_他们都是怎么过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族的火把节_他们都是怎么过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白族的火把节_他们都是怎么过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