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明铭》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明铭》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孔子之后第三十八世,有一个名戣的世孙,字君严,在朝任尚书左丞。在他七十三岁那年,曾经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辞官。皇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给予他终身享受俸禄的待遇,还不敢拿政务来麻烦他。吏部侍郎韩愈平时尊崇孔戣的才能,就对他说:“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三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孔戣回答道:“我怎么敢向君主提出要求呢?我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这是我应当辞官的一个原因;我担任尚书左丞,不能进用或辞退郎官,只有宰相可以,这是我应当辞官的另一个原因。韩愈又问道:“古时候,那些老死于乡间的人,都是自求安逸,而非自求受苦。房屋、水井、田地都还在,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是住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孔公回答:“我自身有这两个应该离去的原因,为什么还要顾虑你说的话呢?”韩愈叹息道:“您在这方面远比一般人贤明!”第二天,韩愈就向皇帝上奏说:“臣下和孔戣同在南省任官,多次与他相见。孔戣为人守节清廉,议论公允。虽已七十,但体力耳目没有衰退,还在忘我地为国操心,用意极为周到。像孔戣这样的人,在当今的朝廷不过三四人,陛下不应苟且顺从他的请求,而应留下作为辅佐。”奏疏递上没有答复。第二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日,孔公七十四岁,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兵部尚书。
孔公当初以进士身份辅佐三公,官至殿中侍御史,又历任江州刺史、谏议大夫。只要是有损正义的事,孔公没有不说的。后来加封为太子恃读,改给事中,上书指出京兆尹包庇纵容罪犯,皇帝下诏削夺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第二年,任尚书右丞,又该任华州刺史。当时明州每年都要进贡海虫、淡菜、蛤蚶等可以食用的海产品,从海边运到京城,要经过水路和陆路,卒役累计人工,每年要用四十三万六千人。孔公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元和十二年,孔公从国子祭酒改任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他通过增加俸禄的方法来约束官员的贪取暴敛,境内各州拖欠的租税达二百万,全部免除。海外入境的船舶停靠码头时有下碇税,初到时有阅货宴,对他人所赠的犀角珠宝、仆从奴隶,孔公一概拒绝。横渡大海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有死在岭南的,官府登记其财货。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孔公说:“海路一年只能往返一次,怎么能用月来限定呢?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元和十五年,孔公升为尚书吏部侍郎。孔公回到北方的时候,没有携带南方的特产,奴婢的户口(人数)也没有增加。长庆元年,改任散骑常侍。长庆二年,担任尚书左丞。
如下:
1、明坤、明文、明桓、明仕、明正。
2、明恒、明磊、明帝、明统、明歆。
3、明联、明庭、明弟、明珉、明铭。
4、明铠、明渊、明梓、明逵、明迎。
5、明理、明威、明桦、明贵、明如。
6、明枫、明晨、明劭、明荣、明扬。
关于“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明铭》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占云飞]投稿,不代表海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qxh.com/zlan/202509-548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明号的签约作者“占云飞”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明铭》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明铭》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明铭》翻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