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个特点。

网上有关“试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个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试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个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答案:一般来说,对环境造成威胁的有毒有害物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可燃性 由这些物质引起的火情不但会产生大量的热和烟,还会产生粉尘颗粒。

(2) 腐蚀性 它们能够腐蚀普通的材料,因此在装盛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特殊的容器。

(3) 化学性质活泼 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都很活泼,易于与水或空气反应,在震动或加热的条件下不稳定,会释放出有害气体或爆炸。

(4) 毒性 它们能够与生物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干扰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威胁人体健康。

“五毒”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最毒是蛇了。

一、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说为蜘蛛),这五种毒物是中国民间盛传的一些动物。

中国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与此同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以净其室。

二、简介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应该分别是蛇、蜈蚣(也叫雷公虫)、蝎子、壁虎和蟾蜍。谷雨节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中国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

每到端午节,中国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

中国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三、民俗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 

《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这是清代之俗。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意为“倒灾葫芦”。

至今中国民间仍有悬镜于门以避邪之俗。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见《唐国史补》 )。所以后世多于门前挂镜驱邪。

五毒耳枕,青蛙来保佑老人孩童安康,并把它作为礼品赠送亲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以表示吉祥、和善、友爱。辟邪,保平安。

四、毒性

蛇毒(蛇类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伤死亡例子较多);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于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击性,所以案例较少);

蝎子(和蛇一样,除了个别,毒性都较小,因为除了饲养一般很少见到,毒作用大多数是抽搐引起中风);

蜈蚣(毒作用和蝎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蝎子,只有肿痛);

壁虎(无毒,但是古人认为他逃到耳朵里,尾巴脱落会致聋,但实际上不会)。

关于“试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个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风铎]投稿,不代表海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qxh.com/zshi/202509-3650.html

(16)
风铎的头像风铎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风铎的头像
    风铎 2025年09月22日

    我是海明号的签约作者“风铎”

  • 风铎
    风铎 2025年09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试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个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试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个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风铎
    用户092209 2025年09月22日

    文章不错《试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个特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