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灶糖的汉族民间风俗

网上有关“吃灶糖的汉族民间风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吃灶糖的汉族民间风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灶糖又叫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令小儿尝。

在祭灶时,用饴糖涂灶神之口,以求『上天言好事』;古代的饴糖,或称胶牙饧,或称灶糖,又称关东糖。入腊之后,街市便有卖用麦糖制成的糖瓜、糖葫芦、糖元宝、芝麻糖、蓼花等。

1、祭灶

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2、送灶

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3、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北方的小年,很多地方都有祭灶王爷吃糖瓜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用糖瓜糊住他的嘴,也有说法是为了让他嘴巴甜甜的,只会说好话。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传说灶王爷刚开始也是平民百姓,名字叫张生,家里很富裕,娶的妻子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再婚后妻子好吃懒做,败尽家业,被饿死,张生沦落到街头乞讨,有一天,没想到乞讨到了前妻家中,顿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底下被烧死。

玉帝认为张生能有此觉悟,算是没坏到底,封为灶王,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的恶行或善行,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小年便由此而来。

关于“吃灶糖的汉族民间风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婉晴]投稿,不代表海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qxh.com/zshi/202509-6730.html

(13)
婉晴的头像婉晴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婉晴的头像
    婉晴 2025年09月27日

    我是海明号的签约作者“婉晴”

  • 婉晴
    婉晴 2025年09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吃灶糖的汉族民间风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吃灶糖的汉族民间风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灶糖又叫关...

  • 婉晴
    用户092709 2025年09月27日

    文章不错《吃灶糖的汉族民间风俗》内容很有帮助